由于汽修行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在改革開放初期和現代,都涌現出了一批靠汽修技術而致富發家的人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都有著屬于敢做敢為的有為青年,通過自身的努力以及精湛的汽修技術,最后成為了百萬富翁。
家境貧困 少年修車 修成哈爾濱首個百萬富翁
這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改革開放初始,他抓住商機,領到哈爾濱市第一份私營執照,成為第一個百萬元戶;還是全國私企成立工會組織第一人……
1975年,由于家境貧困,鄧振發報名參加哈爾濱市汽車修配生產合作社,做了一名學徒工。鄧振發不但肯吃苦,而且悟性好,別人需要三四年才能學會的技術,他一年多就掌握得非常嫻熟了。但鄧振發不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在汽修廠干了兩年,他嫌每月30元的工資太少,第三年他一個人帶著修車工具跑到道里區一家汽車配件商店門前蹲著,看見有人進進出出購買汽車零配件,便湊過去搭訕:“師傅,要修車嗎?我鈑金活兒好,修車又快又省錢。”由于他技術好,人熱情,價格便宜,就這樣靠雇主間口口相傳,鄧振發接到了不少修車的活兒。就這樣自己在外面接活干,鄧振發也干的很起勁。
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心意思就是要抓經濟。國家開始鼓勵干個體,第二年鄧振發就來到南崗區工商科,領了營業執照,開辦起了汽車修配廠。經過幾年的辛苦創業,由于人實在,技術又好,因為當時敢修進口車的人寥寥無幾,只有他敢修,鄧振發成了新聞人物。在當地鄧振發漸漸有了名氣,慕名前來找他修車的人也越來越多,他的修理站辦得紅紅火火,鄧振發一個人忙不過來,產生了招收工人的想法。鄧振發立即用自己的積蓄和借來的錢,建起了700余平米的廠房,招收了20多個工人,將廠名更換為“鄧鈑金汽車修配廠”。很快,鄧振發就成了哈爾濱的第一個百萬元戶,當上了南崗區個體勞動者協會副會長,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個體戶,入選市政協委員。
鄧振發漸漸地成了哈爾濱的名人。不過,許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都稱呼他“鄧鈑金”。“鄧鈑金”成了鄧振發的別名、廠名,也成了響當當的品牌。
學汽修 開創汽車服務站 年薪過百萬
“70年代末到80年代出生的人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主要消費群和主要生產群。像我本人,我是1982年出生的,徐建生說,中國人口眾多,每一家一戶將來都要有汽車,因而汽修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廣闊的發展空間。他笑著說“那塊蛋糕應該是非常大的。”
徐建生,畢業于萬通汽修教育2007級4S應用工程師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徐建生瞄準了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汽修行業,由此開創起自己的事業。“我從心里面發出了一種熱愛。”正是這種熱愛,在很短的時間,徐建生與一批志同道合的創業者已經有能力組合一個小有規模的公司,事業上了軌道,年薪早已超過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
前后兩重天 終成正果
蔣陸峰是安慶桐城人。短短兩年時間,他經歷了從騎自行車推銷塑料袋到開私家車自己做老板的蛻變。可千萬不要以為他是賣塑料袋發了財,蔣陸峰的變化與他所在的學校萬通息息相關。
蔣陸峰高中畢業后就在自己家附近的工廠里打工,由于沒有技術,所以只能做一些粗糙的活。后來他又跑起了銷售——推銷塑料袋,經常是騎著破舊的自行車滿大街的跑,日曬雨淋、風餐露宿,一天掙不了幾塊錢。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他都會抑制不住地流下眼淚。直到有鄰居給他提了一個建議:趁現在還年輕,不如多學點技術,為以后的生活作保障。蔣陸峰才頓時覺得一語驚醒夢中人。學技術,說干就干!但是到哪學、學什么,著實讓蔣陸峰思考了好一陣。最后他選擇學汽修是因為以前騎自行車的時候老是壞,都是自己修好的,雖然自行車不比汽車,但是他想自己有能力學好這門技術。
在萬通汽修學校學習了一年多的時間,畢業后,在經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和分析之后,蔣陸峰毅然放棄了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為他推薦就業的機會,自己回到家鄉桐城開始了自主創業的腳步。萬事開頭難,好在萬通的老師始終關注每一位學子的成長,蔣陸峰創業的每一步都能得到老師的幫助和指點。選店面、籌資金、買設備,在家人和老師的關心支持下,將陸峰的大家樂汽車服務部終于在爆竹聲中開業了。
在“大家樂”的經營過程中,蔣陸峰在學校學到的技術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所掌握的技能有了用武之地,而且當他遇到什么難題的時侯,都會與萬通老師聯系,得到幫助,這讓他經營起來更加如魚得水。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因為他的汽修技術好,服務態度熱情,汽車服務部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蔣陸峰的大家樂汽車服務部在當地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并擁有了一批穩定的客戶。由于業務的發展,前不久蔣陸峰買了一輛屬于自己的私家車。靠自己的努力和技術,蔣陸峰終于修成了正果,取得了成功。
由此看來,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汽修行業以及汽車服務行業的發展前景無疑是巨大的。不管是改革開放之前,還是在當代,汽修作為21世紀的黃金行業,都有廣闊的前景和盈利。
分享到:
上一篇:湖南汽修學校哪個好?
下一篇:男生學什么技術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