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兩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曾指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已初步形成。”朱之文認為,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需求最為迫切的加工制造、信息技術等領域,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最快、畢業生最多、就業率最高的方向。接下來,我們要在新的起點上出發,努力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對接“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推動職業教育與中國企業合作“走出去”。由此可見,職業教已成為成就大國工匠的必要條件。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人耳目一新,更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的態度,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 央視新聞頻道曾推出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8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制造”。節目的播出,就是要讓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宣傳技術技能,成就出彩人生,對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中國制造和服務水平很有意義。為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央視記者現場采訪萬通汽汽修學校彭院長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人耳目一新,更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的態度,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 央視新聞頻道曾推出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8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制造”。節目的播出,就是要讓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宣傳技術技能,成就出彩人生,對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中國制造和服務水平很有意義。為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匠心撐起強國夢,職業教育成就大國工匠,28年來,新華教育堅持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扎根”,致力于職業教育改革和創新,致力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積極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環境,主動承擔職教育人的重任,不怕困難,勇于創新,向著“辦中國最好的汽車職業教育”而不懈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