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發現,在要不要上職業培訓院校讀書的問題上,往往是孩子的積極性比家長高,即使是在孩子已被學校錄取的情況下,家長"拖后腿"的情形也并不少見。湖南萬通汽修學校的校長和教師認為,孩子要讀好職業院校,家長的態度極為重要,只有家長的觀念轉變了,才能為孩子的美好前途打下堅實的基礎。
幫孩子選擇方向
據了解,一些父母看到孩子進入職業院校后,總有些抬不起頭的感覺,這樣的低落情緒,難免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專家指出:"中高考已經結束,家長應該面對現實,采取理智接受的態度。與其將失落情緒傳導給孩子,還不如用積極的心態去鼓勵孩子奮發圖強,迎接新的學習生活。"
孩子進入職業培訓院校,其實還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通過專業學習,選擇就業,成為一個有頭腦、有技術的應用型人才;二是繼續深造,再報考更高學歷。專家認為,學生進入職業校后,意味著新的學習生活的開始,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學校提供的專業學習和文化學習,為學生的多元發展提供了多渠道,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未來的走向。
教育界人士指出,不少家長在孩子報考職業院校后,很關切孩子未來的就業前景,這本身無可厚非,但也不能不顧實際情況,一味讓孩子朝就業方向發展。專家認為,進入學校后,學生最重要的是要樹立專業意識,掌握專業本領。家長也應該因勢利導,對孩子的專業學習進行指點。當然,一些好的職業培訓學校在學生畢業后,也會頒發中專或大專學歷證書。
需關注可持續發展
有業內人士認為,個人的發展和志向有很大的關聯,如果想從事學術研究,可能更適合考大學,因為研究型人才一般要經過長期的專業知識積累,才能在本領域有所造詣。而如果就業目標是從事實際工作,則建議選擇職業類學校。如汽修專業,一個中專畢業的汽修人員只要具備真才實學,同樣能在企業中從事基礎汽修工作,并且由于中專畢業投入的求學成本低,他們的薪資期望一般都會低于大學本科畢業生,他們在人才市場上的性價比并不弱于大學生。而就業后依然可以繼續在學業上通過函授、自考等進行深造。
教孩子學會做人
職業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這種教育的專業性和就業導向。況且,學生在這個時期,正是人生觀、生活觀、價值觀趨向成熟的時期,因此,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是非常必要的。專家表示:"職業院校校兩三年生活,雖然不是很長,但很關鍵。學校應把'做一個好人、能人'的教育,當作一條主線。我們也希望家長在這方面加以配合"。從以往情況看,個別家長在孩子進入職業院校后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或僅僅關注孩子的專業學習,這樣對孩子今后的全面成長有百害而無一益。
業內人士強調,只有家長徹底改變對職業教育的輕視態度和片面看法,才能讓孩子的學習生活有一個良好的開局。
分享到:
下一篇:技術過硬,職教生成一線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