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2010年以來,多家院校開始采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該合作辦學,采用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即發揮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資源優勢,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到企業實踐一年,從而實現高校探索新型辦學模式,企業獲得高素質員工,學生獲得實習機會和工作經驗,為行業乃至社會培養儲備人才的“四贏”效果。
校企合作,聯手互動培養人才的辦法好。是多贏之舉,是我國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據統計,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680萬人,就業壓力仍然突出。一方面是“就業難”,另一方面卻是“技工荒”。“招工難”與“找工難”的矛盾凸顯出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的錯位。學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不能“適銷對路”,企業用不上,而企業急需要的人才,學校卻不能大量“產出”,這些普遍的矛盾,導致“一邊閑著草,一邊餓死牛”現象的存在,造成教育資源的閑置、人才的浪費和加劇了就業難的矛盾。
校企合作,通過學校與企業的聯手互動,實行“點重培養”,或企業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的辦法,學校充分發揮了自身教育資源優勢,企業擁有適合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再經過企業的實習和培養,便可達到“招之即來,來之能用”的目的。校企合作成為學校與就業的“直通車”。校企合作增強了培養人才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既可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又為學生找到了學有專長,學有所用的用武之地,同時也為企業定點培養適合自己所需要的“有經驗”的人才。
湖南萬通汽修學校的蔡校長說,要緊盯經濟發展的走向,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以就業“訂單”為導向,把產業優勢轉變為專業優勢,才能增強培養人才的適合性和針對性。因此,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確是“一石二鳥”的多贏之舉。全國各大職業院校,能否借鑒上述做法,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辦學思路和辦學理念,為企業乃至社會培養出更多“適合型”人才,為“就業難”問題找到“解藥”。同時,人們期待,有更多類似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教育形態來豐富我國的教育結構,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湖南萬通汽修學校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簽訂長期就業協議。學校采取訂單式培養模式,實行”重點培養”,培養企業急需的專業性汽修人才,保證學生***。湖南萬通汽修學校還與比亞迪,北京現代,奇瑞汽車,天津一汽,廣州豐田等40000多家用人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并達成了用人協議,。建立了完善的就業保障與服務體系,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就業網絡,幫助每一位學員走向成功。
在校企合作的認識方面,企業離不開學校,學校也離不開企業,學校和企業必須緊密合作才能夠產生更好的效益。在校企合作方面,企業和學校一定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這樣才能把校企合作做得更好。而且學校要圍繞自己的經歷發展情況找出自己的亮點、找準自己的定位。職業院校的發展好像我們桌子的四個角,一個是師資,一個是課程,一個實訓基地,一個是校企合作,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只要把這四個方面做好,職業學校的道路就會更加暢通。
分享到:
上一篇:技術過硬,職教生成一線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