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自己強烈要求轉學到湖南萬通的。每天一節課,就是老師一直講、一直講,然后就躺在宿舍玩手機,我又不是來學玩手機的!”說起之前的學校,裴志毅仍然帶著幾分不滿。
裴志毅雖然很有主見,但毫無社會經驗,最初聽從父母的建議,選擇了一所有企業支撐的職業學校。很快他發現該校課程設置不合理,這引起了他的不滿,“完全可以把課程安排緊一點,他那個課程設置太不合理了。我讀的工程機械專業是五年制,但是前三年只有理論課,而且我在讀的一年里,每天就一節理論課。”
我們見到裴志毅的時候,他已經轉學到專業的汽車職業學校——湖南萬通汽車學校了。
裴志毅不是個例,湖南萬通的王余佳也是轉學生。除了這些有勇氣轉學的學生,還有一些孩子,經歷迷茫、猶豫、糾結,最后要么輟學外出務工、要么混天度日等畢業拿文憑。其實他們很努力,不幸的是,在選擇學校時,他們和家人被某些小“美好”蒙蔽雙眼,做出了錯誤的抉擇。
比如裴志毅,以為有企業支撐,畢業就能坐上直通車,其實不然。能留在“自家”企業的名額少之又少,除非你優秀至極。說得嚴重點,企業管理層心里又怎會沒數?這些小“美好”是不是他們拋下的誘餌,不得而知。我們能看見的是,無形間,這些學生已淪為利益鏈底層。
裴志毅告訴我們,之前也想學汽車,有關注過湖南萬通,后悔沒有實地考察,在以前學校,實訓室長什么樣子都沒見過。現在,到湖南萬通,每天都有實訓課,課程緊促充實,每天都收獲滿滿。他還驕傲地跟我們“炫耀”,“來這兒一個多月,我已經學會了變速器、發動機等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拆裝,能和同學合作完成簡單的汽車保養了。”
可見,無論選擇學什么技術,需要同學們堅定的學習態度,更需要學校提供完善的教學條件、優質的教學團隊,豐富的課程形式。另外,任何看似“美好”的誘惑都需要仔細分辨,將孩子的未來發展放在第一位。
?
分享到:
上一篇:技能培訓,助力水庫移民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