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發展的新業態按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快進鍵”,為經濟注入新動能。新技術新業態勃興催生一批新職業,從2019年至今,人社部等部門陸續發布38個新職業,為勞動者打開更大的就業空間。
不過,與產業蓬勃發展相對應的是,許多新技術新業態出現了巨大的人才缺口。2020年,面對新技術新業態帶來的人才培養命題,作為技能人才培養搖籃的職業院校如何作答?
在過去的一年里,不少職業院校在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聚焦和對接新職業的新訴求,精準進行專業升級。縱觀整個職教地圖的變化,如果仔細觀察那一個個點,則能看到一所所學校為之付出的努力。
其中作為“國家緊缺型人才培訓基地”,湖南萬通汽車學校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針對新技術新業態進行了專業升級建設,該校教學內容不斷積極變革,這促使高質量的職業技能人才非常受企業的歡迎。
據了解,湖南萬通汽車學校在針對新技術新業態的變革,每年都會對學校所設專業進行更新升級。2020年,該校開設了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技術等汽車新技術人才專業,并引進市場前沿技術進校園的教育模式,建立與市場技術緊密相接的新技術實訓中心,“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非常符合合作企業的人才儲備機制。
2021年,在多次研討后,湖南萬通汽車學校繼續升級了汽車智能網聯技術、汽車新能源技術專業,并新增了新媒體技術與傳播、城市軌道交通運輸與管理等社會急需新興專業。該校的目標是,“即使行業發展再快,學生也不會與之脫節”。
“如果去上海,我要去見李佳琦。”去年5月,在一次職業教育論壇上,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的這句話,可謂代表了職業教育界擁抱新技術新業態的迫切心態。
“辦職業教育要從整個產業變化對人才和技術的需求出發,去思考如何辦教育,才能不滯后于產業,培養符合市場和產業需求的人才,甚至起到引領作用。”湖南萬通汽車學校相關負責人的話道出面對新經濟業態教育者在培養人才層面的深度思考。
新職業人才培養,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全國各地對標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職校與企業、行業協會共建職業教育聯盟,形成校企共建合力,深化產教融合。據了解,湖南萬通汽車學校在針對新技術的革新形勢下,對學校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進行了升級,融入目前制造行業的智能科技,更加貼近目前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
2020年,是職業教育響應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的需要,積極進行專業調整、教育教學方法改革之年。2020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
為了精準對接新技術人才缺口,職業院校一直致力于找準坐標,進行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記者從湖南萬通汽車學校獲悉,該校將于2021年1月12日,正式公布與各大名企共建專業,與企業共同公布升級專業教學內容與方式。這樣的校企資源共享、共育人才,無疑增強了新技術人才對接的精準度。
相信職業教育學校、互聯網平臺、企業等多元主體共同構建產教融合的新生態,定能為新技術新業態的生長提供更好的土壤,從而帶動更多勞動者以更加從容的姿態、更過硬的技能,擁抱新業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