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受困”
2011年,當66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走出校園,他們已經不再是“天之驕子”,而是每年千萬就業大軍中的普通一員,與他們競爭的不僅是660萬應屆生,還有2010年未實現就業的60萬畢業生,以及更早畢業的學長們。由于連年高校擴招也必然引起與之伴隨的則是就業“陣痛”。盡管官方給出的報告顯示,2010年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還是達到了87.4%,但數據背后的問題也很明顯:專業不對口、就業不理想、職業發展遇瓶頸、就業再失業,等等,這些問題,與“畢業即失業”一起,構成了“大學生就業難”這個社會性的困局。
促就業,職業培訓不可小覷
在今年兩會上,有關教育的議題聚焦在了就業問題上。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明確提出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針對這個問題,兩會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杜時貴,在提案中強調職業教育對解決就業的作用,他呼吁在意識和政策層面進一步加強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事實上,民間的教育培訓機構一直就是一支不容小覷的“促就業”力量。以萬通汽修教育等領軍品牌為代表,這支商業化運作的教育大軍在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對接企業用人需求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成為莘莘學子實現就業的“第三方”通路,也成為企業獲取實用性人才的重要平臺。
汽修培訓填補“就業空白”幫忙“脫困”
重視職業教育有其內在邏輯的合理性,大學學歷教育一直以來偏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教授,缺少充分的技能實踐和應用,對于汽車、機械制造、汽車修理等要求實踐經驗的專業而言,這種教育模式顯然有著巨大的缺憾。企業需要的是實戰能力強、職業經驗豐富、入職就能迅速上手的應用型人才,而走出校門的不少畢業生卻欠缺實踐技能和實戰經驗,心高氣傲、眼高手低,難以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因此,在大學學歷教育和企業用人需求之間,形成了一條明顯的“空白地帶”,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成因之一。如何填補這個空白?職業教育無疑是眼下最行之有效的途徑。當前,已經有市場嗅覺敏銳的教育培訓機構開始進行針對性的創新嘗試,24年來始終專注于汽修教育的湖南萬通汽修學校,針對學子們動手能力差,開創了“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充分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為企業培養更高素質、更強技能、更多經驗的高級汽修人才達50萬人次,為幫助畢業生就業贏得了良好的先機。
分享到:
上一篇:成才距離 用心衡量
下一篇:姚明將退役 學汽修永不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