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攢好學費等兒子的好消息吧”的時候,聽到這的時候孩子的母親很難說清楚這一剎那喜悅與苦悶究竟哪一種情緒會占據上風。說話者是大連一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他決定報名考研究生。但家里因供其讀大學已沒有積蓄,再也供不起研究生。于是他給殘疾母親找了一份刷廁所的工作,逼其用工資供自己上學。看到這,我們不免寒酸了一把,身有殘疾如何承擔此重擔,如果你是這位母親你還能高興的起來嗎?
“賴校族”是變相的“啃老”
當今社會存在這樣一個現實,部分學子為了逃避現實打著“考研”的幌子堂而皇之的向父母要錢。家長們不忍耽誤孩子前途,因此屢試不爽。像這部分畢業不愿離開學校的大學生也被冠以一個不太好聽的稱謂“賴校族”。他們包括為避開就業高峰、增加就業砝碼的“考研派”;也包括不愿離開學校的“戀校派”;同時還有求職不滿意或遇到困難、回校再謀出路的“不就業派”……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不管出于何種目的選擇“賴校”,“賴校族”都難以逃脫“啃老”的嫌疑——雖然已經成年,并且具備了謀生能力,但仍未“斷奶”的他們依然要靠父母供養,不過是把“啃老”的地點搬到了大學校園而已。
“啃老”急需“斷奶”
據有關專家統計,啃老問題已相當的嚴峻,在城市里,有30%的年輕人靠“啃老”過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心安理得“賴校啃老”的時候,啃老問題也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相關專家表示,之所他們會選擇“賴校”“啃老”這種逃避社會責任的做法,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學作為“人生中轉站”,在與現實社會的銜接上還存在著障礙。所以加強學生與現實社會的聯系,以彌補隔閡、縮短距離,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從學校過渡到現實社會尤為重要,這樣才不至于手足無措地“賴”在校園內或是家長身邊不愿離開。
啃老如何斷奶?
相比而言,當代的大學教育往往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育人模式下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社會需求脫節,大學生畢業出來找工作屢屢碰壁,選擇回校考研躲避現實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相反的職業教育卻展現另一番景象,技校生不僅頗受企業好評,而且就業率高達98%以上。為什么職業教育呈現如此盛況呢,湖南萬通汽修專家表示,本科生之所以碰壁之所回校考研,之所以“啃老”都與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分不開,湖南萬通汽修學校自開辦以來就不不停的探索,引入了“校企合作,訂單培養”人才培養模式,在校時,將精英骨干請進校園講座,畢業時為學子搭建就業橋梁,達到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幫助學子***。
分享到:
上一篇:不要給教育穿上“洋馬夾”
下一篇:優質品牌綻芬芳 成功搖籃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