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過渡
以江蘇為例,全省125所本科院校生源基本飽和,據江蘇省教育考試院透露,今年全省高考人數繼續下降,比去年減少了2.75萬人,高考錄取率預計將超過80%。正因為生源的速減,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們不再是人們茶余飯后羨慕的“天之驕子”,大學教育也隨之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如何在普遍中得到“突變”,我們該怎么辦呢?
高級技能型人才持續吃香
資料顯示,我國企業對高級技術工人的需求在2013年將超過2000萬,而中國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每年不過300萬人。學校人才培養遠遠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生源問題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個瓶頸,不突破這個瓶頸,各類企業急需的大量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無法滿足,一線生產無人操作,會直接阻礙經濟轉型和發展步伐。”一位從事職業教育多年的老師對此極為擔憂。
讀三本不如上職校
高考已經遠去,各校分數線也逐漸浮出水面,對于低分者而言,當前存在兩個選擇,一是上一所三本院校,每年上萬的學費,多數面臨畢業就業不容易的窘境;一是上一所技工學校,畢業后企業找上門來要人,月工資2000元以上。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后者。首先,從就業壓力方面來講,以2010年為例,全國有600萬高校畢業生,而就業率卻低的難以想象。其次,從“三本”自身來講,它并不受學生的青睞,雖然老師們一再強調本科的三個排名是根據錄取時間的先后命名的,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別,但從大多數學生的角度來講,他們是不愿讀三本的:他們從心里看低“三本”,認為其“含金量”遠不如“一二本”;而且,“三本”費用過高,四年的學費通常在五萬左右,其他各類院校費用只有“三本”的一半。 再次,從選報學校的學生主體來講,他們是90后的一代,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個性,他們不理解上代人固有的觀念,甚至不看重高學歷,想要發展自己的愛好興趣,想要從事符合個人特點的專業,想要立足于這個社會。另外則是,職業院校更能滿足當代學生的需求:容易找到對口工作、學習費用低、學習周期短。
以湖南萬通汽修學校為例,學校擁有完善的就業體系,和眾多著名汽車企業建立“訂單培訓”,保證學生***;設立四大王牌,三大精品專業,聘用高級講師授課,致力于將學子培養成為汽修專才;采用技能+學歷的教學模式,既滿足當代年輕人的喜好,同時滿足父母一代對學歷的要求,更加符合用人單位對工作經驗的要求,一舉三得。
分享到:
上一篇:找準路,成功快捷一步
下一篇:寄語落榜生:高考決定不了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