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村從來不缺乏公眾關注。近日,華西村舉辦了一次規模宏大的50周年村慶活動,并為此建造了一座高達328米的摩天大樓,突兀地立在鄉村田間,這座名叫龍希國際大酒店的高樓儼然已成為華西經濟繁榮的最新圖騰,無時不在張揚著華西村的繁榮。
繁榮的華西村
據悉,1961年建村之始的華西村僅是一個面積0.96平方公里,集體積累1764元,人均分配53元的小村莊。改革開放后,在華西村老書記的帶領下,順應 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在1988年成為“億元村”。從2001年起,華西村組合周邊20個村,面積增加到35平方公里,人口也發展到了 3.5萬人。2007年,華西村實現銷售收入450億元,人均資產過百萬,人均年收入達到8.5萬元。華西村從昔日人人窮得吃不飽,到今天的戶戶住別墅, 家家有汽車,儼然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華西村的繁榮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過程
縱觀華西村的繁榮史,華西村的繁榮是無疑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完美融合的一個過程。談及華西村的成功不得不提及的改革開放這樣一個有利的政治環境,在這樣 的一個大背景下,華西村抓住了發展機遇,獲得了國家的政策支持,脫貧致富如魚得水。據了解在國家政策影響下,上海大量產業轉移到華西村提供了大量的發展空 間。其次是當地的資源優勢,華西村自身擁有大片廉價的土地;另外則是華西村擁有一個眼光獨到、見地深遠的領頭人吳仁寶,當人們實行分田到戶時,他選擇了集 中全村土地,改革創新,走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
繁榮不能復制 脫貧需另覓出路
鑒于華西村的巨大成功,許多地區試圖復制它的成功,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結果并不意外。無論是改革開放政治環境大環境,還是華西村自身的資源優勢,還是 1000人里面難出現一個的吳仁寶,都是當今農村無法復制的,所以農村想要“脫貧”必須另覓出路。國家溫家寶曾在會上指出,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是面向 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要大力發展。他勉勵學生們既要學知識,又要學技能;既要會動腦,又要會動手;既要學會生存,又要懂得做人,通過技能改變命運,為 國家做貢獻。
國家倡導重視技能教育幫助農村脫貧致富
在2010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朱振中在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改革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模式的建議”提案。朱振中說,目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在法律地位方面、 享受待遇方面、生源模式方面、成長空間方面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朱振中建議,落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等值性,將職業教育納入國家教育的主流體系中。重視 技能教育,通過幫助農村待業青年技能培訓,加強城鄉子弟的技能培訓,成為了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學子再就業,走上脫貧致富道路上的有效手段。
萬通汽修教育湖南萬通汽修學校職業教育,作為中國汽修職業教育的先行者,專門培養對汽修感興趣的專業人才。多年的職業教育之路,歷年畢業學子多達數十萬人,活躍在全國汽修行業的各個崗位,他們從職業教育收獲理想,走向成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