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程師手把手教學
農民工兄弟旭日陽剛登上春晚舞臺,說明他們越來越被認可,越來越被尊重。眼下,“80后”、“90后”農民工已經占到農民工總數的60%,慢慢成為了農民工的主力軍。如今,隨著內地對農民工需求的擴大和農民工后備力量的減少,東西部爭搶農民工的競爭愈演愈烈,這一局面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農民工待遇。那么,“爭奪戰”究竟會不會真正惠及農民工,讓他們走進“春天里”呢?
真實情況并不樂觀。從農民工的角度看,他們之所以成為被“爭搶”對象,原因就在于其勞動力的廉價。據國家統計局調研顯示,2010年外出打工者平均月收入在東部地區為1455元,在中部地區為1389元,在西部地區為1382元。可以這樣說,只要貼在農民工身上的“廉價勞動力”的標簽不被撕掉,這場農民工爭奪戰的勝利仍不會屬于他們。
新生代農民工需自身轉型升級,才能真正具備 “被搶”的優勢。
以企業的角度來看,“爭搶”雖然意味著必須提高農民工待遇,但幅度是有限的。其前提是保證企業能獲得可承受的利潤底線。因此,“爭奪戰”的最終結果只會導致企業在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的壓力下,要么退出或破產,要么升級或轉型。但是,企業在升級或轉型后,利潤多了,待遇好了,但用工少了,要求高了,如果農民工自己不“轉型升級”,其結果也是被淘汰。
“爭奪戰”雖不失為一件好事,但所折射出的問題恰恰是農民工仍然“不值錢”,且依然存在著大批依賴廉價勞動力的企業。換言之,農民工要想真正走進“春天里”,得靠農民工自身的“轉型升級”,以增加爭取待遇的籌碼,實現由廉價到高薪的轉身,從而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
手里有技術,在哪都一樣吃香!
當下在我國,“一技成,天下行”的觀念,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一位在汽車4S店工作的90后汽修工小陳,在老板包吃包住后每月還能拿到2000元,但是在他接受采訪時說:“現在工作辛苦不要緊,我現在要熟悉這個行業,以后要是有條件了,我自己搞個修理行都沒問題。因為我手里有技術,在哪干都一樣吃香,老板都器重有真本事的人”。
通過小陳的介紹,記者前往他所畢業的學校萬通汽修學院做一次隨機調查。在學校現場采訪了幾位即將畢業的學員,均表示學校早已為他們找好用人單位,其中成績優秀的畢業生被幾家4S店打破頭爭著要。
學會一手好技術,才能不再獨唱“春天里”!
據悉,萬通汽修學院已與奇瑞汽車、天津一汽、比亞迪、北京現代、廣州本田等40000余家用人單位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形成覆蓋全國的就業網絡。學員在校接受項目實訓,通過像這種“實戰演練式”的技能大賽,實現了專業與崗位的零對接。***,上崗即上手,為用人企業大大減免培訓成本,這不僅是萬通成就中國汽修行業航母地位的核心優勢,也是萬通學子成為各大企業炙手火熱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通過學習汽修等熱門技術,來實現自己“春天里的轉型夢”。這不僅僅是他們祖輩一直未能實現的愿望,也是他們祖輩不曾敢想的景象。希望所有的新生代力量都能“一技成,天下行,不再獨唱春天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