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2年,1000個狀元,英雄與草包不再兩重天
恢復高考制度已經32個年頭了,這32年里,每年都要產生許多高考狀元。今年一些地方的高考分數線也公布出來,隨即亮相的,則是一些地方的高考狀元,他們暢談成功秘笈,上演勵志演說。一時間,分數線上下,人生兩重天。
高考分數線制造出一道幸福分水嶺,已經是一種常態現象。多年來,我和大家都一樣,始終對大學很迷信,覺得那是心中的美好圣殿,篤信那是人生最重要的平臺。高考成績出來那一刻,無數年輕人身上被貼上了英雄與草包的身份標簽。線上的興奮與線下的苦痛,讓生活突起波瀾。殊不知,多年以后再看那一刻的喜劇與悲劇,很可能覺得都是鬧劇。
時代車輪的前行,將早已陳舊的傳統文化價值觀遠遠甩在后面。“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狹隘與逼仄的文化思維,在這個多元價值的時代,守著封建科舉時代舊式的“狀元思維”,本身就是很可悲的事。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樣意識流毒,原本就不適合這個講求開放與獨立的時代土壤。對于年輕人來說,在體制外照樣“成就自我”的李娜,要比那些所謂的狀元更配得上做青春偶像。
媒體曾公布這樣的一個調查結果——在1977年至2008年這32年間的高考狀元,幾乎沒有一個成為做學問、經商、從政等方面的頂尖人才,他們的職業成績遠遠低于社會預期……這或許應該給那些所謂的高考失利者一點啟示,那就是不必在“分數論英雄”的誤導下自怨自艾,喪失對美好未來的信心。本來,現代教育應該強調人文關懷與人本精神,注重對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品質的塑造,而不是要把人制造成“分數的囚徒”。所以,別讓高考分數線制造出人生幸福的分水嶺。
萬通,打造汽修頂尖人才
在湖南萬通學校,不以分數論英雄,只以實力產人才。在萬通,更注重的是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萬通作為全國著名的汽修院校,率先在北京成立了汽修教育研究院,針對汽車典型車系維修進行教學案例研發,課程設置科學合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實行模塊教學、階段考核、強化訓練、畢業會考相結合。學校設有各類實訓中心,及時更新實訓設備,保證技術領先,確保學生能充分實踐操作。萬通培養的學生理論知識過硬,動手操作能力強,進入企業后都很快就能上手,在萬通,成就了很多汽修人才。
分享到:
上一篇:教育也需“放心奶”
下一篇:參加高考15年是在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