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服務經濟建設主戰場
http://www.jnbrj.com 2010年05月17日 來源:湖南萬通汽車學校 瀏覽量:
文章導讀: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國家發展已經進入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的歷史時期,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繼續加強職業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被列入國家重要議事日程。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國家發展已經進入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的歷史時期,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繼續加強職業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被列入國家重要議事日程。
國家發展迫切需要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作為支撐;就業是民生之本,當前人民需要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社會需要更加公正、更加和諧。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加強職業教育。
把職教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
胡錦濤總書記2009年12月在廣東視察時明確指出: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職業教育在國計民生中重要意義的深刻認識和清醒把握,確立了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工作中越來越重要的戰略地位。
改革開放30年以來,國務院先后6次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并于1991年、2002年和2005年3次作出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把職業教育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要求在整個教育結構和教育布局當中,把職業教育擺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規模迅速擴大。2009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已經發展到14427所,年招生規模873.6萬人,在校生2178.7萬人,畢業生619.2萬人,實現了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規劃目標。高等職業院校發展到1215所,年招生規模313.4萬人,在校生964.8萬人,畢業生近285.6萬人,高等職業院校招生規模占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一半,有力地促進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
經過多年努力,職業教育具備了大規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一個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形式多樣、靈活開放、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提升內涵增強職教吸引力
全職委的成立在教育部職教工作歷史上是第一次,會上同時印發了新修訂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業目錄》,并研討了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計劃,這在教育部職教工作史上同樣是第一次。
三個“第一次”傳達了一個重要信息,即教育部旨在進一步發揮有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的積極性,加強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的宏觀指導,推進內涵建設,突出辦學特色,促進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
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它意味著職業教育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的歷史時期,將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校企合作、內涵發展上進入發展快車道。
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沐浴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春風,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思想在調整中愈加明確,改革發展的思路愈加清晰,職業教育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初步實現了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轉變,從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職業教育質量逐步提高,發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職業教育對老百姓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
上一篇:“民工荒”—中國職教發展的又一機遇[ 05-15 ]
下一篇:汽修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 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