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已突破兩萬公里,居世界第二。我國汽車工業重組完成,形成三大(一汽、上汽、東風)六小(廣州本田、重慶長安、北京現代、沈陽華晨、南京菲亞特、浙江吉利)格局;汽車制造業平均每年以24.5%的速度增長,有關專家預計,2011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兩個億。
人才匱乏成制約汽車維修業發展的瓶頸
我國汽修企業的發展和人員素質還滿足不了行業發展需要。據汽修協會統計, 220萬從業人員中,接受過中等及以上系統職業技術教育的專門人才比例極低,僅占約20%。我國汽車維修行業一線工人中,有38.5%的工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一、二類企業只有約10萬家,特約維修站僅占不到1%;由于汽修技術人員供不應求,大量未經任何培訓的人員進入汽修技術崗位;二、三類維修企業的從業人員大多來自離開土地的農民、城市普通中學畢業生或轉崗擇業的工人。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不高、服務意識不強、專業知識匱乏的問題,已成為制約汽車維修業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與國外維修行業對比力量懸殊
據預測,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急劇增加和轎車進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我國汽車維修行業每年需要新增員工30萬人,而且急需具有現代服務意識和現代維修技能的行家里手。汽車市場對職業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因而,汽車維修人員的培養被列入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作為汽車市場結構的重要一環,我國汽車維修服務業的發展差距還很大,與國外成熟的汽車市場服務占33%相比,我國的服務業只占12%,服務業的比重過??;汽車維修行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為38.5%,高中階段51.5%,專科及以上10%,而發達國家的這種結構為:2:4:4;具有汽車故障診斷能力的工人所占比例,我國20%,日本40%,美國80%。
企業對維修人才要求提高
汽車技術的發展帶動維修技術的發展,現代的汽車維修工,不僅要有豐富的經驗,而且還要掌握許多現代科技知識。目前,我國汽修行業中技師和技工比例僅占8%,而且年齡偏大(55歲以上28%,技師37.5%),知識老化;汽車維修行業的車源、車種、服務對象和維修作業形式已發生新的變化,汽車維修行業技術含量在不斷提高,技術、理念、制度、作業方式、人員構成都在發生著變化,隨著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汽車上廣泛應用,發動機電控燃油噴射、自動變速器、制動防抱死、安全氣囊、現代車載診斷系統已在汽車上普遍使用,傳統的維修方式正在發展為現代維修方式。
專業技能培訓很重要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汽車維修這一行業既臟又累,很少有人愿意從事這一職業。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和改革的深入及高新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汽車維修企業近年來迅猛發展,并已開始走向成熟,汽車維修企業不斷向大規模、高檔次、高水平發展。一些新企業投資幾百萬、幾千萬,建造現代化廠房、辦公樓、職業宿舍、衛生間和豪華的業務室,購置美、德等國家生產的先進維修設備和檢測儀器,老企業也紛紛裝修、增添設備。在重視“硬件”投資的同時,也注重“軟件”上的水平,技術工人必須經培訓持證上崗,同時重視汽車維修新技術培訓。各維修企業都在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道路。
分享到:
下一篇:好學校輸出的終端產品是能力